语言
循环开票 小心触“雷”
循环开票 小心触“雷”
2007-08-16
循环开票 小心触“雷”

      A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,2001年仅实际开具增值税发票价税合计10多万元。根据该公司所处地区规定,年开票金额不足30万元的,下一年将取消其一般纳税人资格。A公司为了保持一般纳税人资格,不得已求助于两家朋友公司。其中一家向A公司虚开进项增值税发票价税合计20多万元;A公司则开具差不多数额的销项增值税发票给另一家公司;另一家公司再开具差不多数额的销项增值税专用发票给第一家公司。三家公司通过互相串开增值税发票,使A公司的当年经营业绩虚增,达到了保持一般纳税人资格所应具备的条件。上述行为即所谓的“循环开票”行为。
      循环开票行为已达到刑法规定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构成要件。根据《刑法》第二百零五条的规定,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,是指为他人、为自己、让他人为自己、介绍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。
      具体表现为:一是行为人实际上并无货物的销售或者并没有提供应税劳务,却凭空填开货名、数量、价款和税额等商品流通交易内容的增值税专用发票;二是虽有货物销售或提供了应税劳务但开具不实的发票,即所谓的“阴阳票”,即指将抵扣联和发票联的税额开大,而将存根联和收款方记账联的税额开小。
      从A公司循环开票的行为特征看,开具增值税发票的各方之间根本没有真实的货物或劳务交易,却相互开具了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基本一致的增值税发票。这虽因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的一致性,对税款本身没有影响,但三方均在没有货物往来的情况下,凭空开具虚假的增值税发票,符合了刑法关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规定的构成要件。
      另外,司法实践中多将循环开票的行为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处理。尽管在理论上,循环开票的行为是否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存在着争论。但从司法实践看,司法机关对此种行为多以本罪定罪处罚。如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在一次信息发布中指出,该院在审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中,发现有些犯罪分子虚开发票的目的不是为了偷逃或骗取国家税款,而是为了“做大”业务量,“增加”销售额,以此保留该单位一般纳税人资格。该院称已受理此类案件6起,并认为这是“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案件新动向”。可见,法院在实际处理中多认定该行为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。
      综上,对于循环开具发票的行为,在司法实践中多从对犯罪从严掌握、严格增值税发票管理的角度出发,将此种行为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予以惩处。许多纳税人可能想当然地以为,自己虚开发票的行为既非以偷逃国家税款为目的,行为本身没有也不可能对国家税款造成损失,即使行为违法,也绝不至于达到犯罪的严重程度。这种想法是错误的,一旦被查处,所遭受的将不仅仅是经济处罚。

专业人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