语言
帐户内资金被莫名划转,起诉银行未必能胜诉
帐户内资金被莫名划转,起诉银行未必能胜诉
2014-03-31
帐户内资金被莫名划转,起诉银行未必能胜诉
      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,大家通过网络进行交易、消费越来越普遍,不法分子以各种手段窃取储户帐户资金的现象也越来越多。对于储户而言,将钱款存放在银行,由银行保管,无疑是最安全的,一旦发生资金缺失,追究银行责任似乎也无可厚非。因此,但凡发生帐户内资金“莫名”减少,储户都会在报案后再将银行告上法庭,让银行先行赔偿。
      殊不知,储户要想胜诉,并非容易。
      储户将资金存放于银行,双方就建立了一种类似于保管合同的法律关系,储户资金发生损失,银行承担责任的,须以银行存在过错,并给无过错的储户造成了损失为前提。
      其中,银行的过错是指“银行未有以双方约定的方式转划资金”。例如:资金通过ATM机支取,储户与银行之间的“约定”为:操作者放入具有唯一性的银行卡,并输入储户预留的6位密码,银行按照操作者要求的数额支取钱款,简单地说,就是“见卡见密码付款”。在此情况下,银行过错的原因可能是储户身份证被盗,盗窃者通过身份证补卡,而银行未能识别出储户的真实身份。也可能是不法分子通过在银行设备上加装读卡器,窃取银行卡的信息并复制、使用,而银行事先未发现并进行有效提示。
      而所谓“给无过错的储户造成了损失”是指,对于划款的指令并非储户或储户的委托人所为,或者储户并没有泄露用于识别划款指令的密码。
        实践中,上述两点储户很难进行举证。资金被划的情况,有赖于公安机关的侦查。司法实践中,法院审理此类案件,一般是在公安机关找到具体犯罪嫌疑人锁定事实后,再来审查犯罪行为、后果与银行系统漏洞之间的因果关系。因此,储户要追究银行的责任,一般是在公安机关将划转情况、事实调查清楚,证明银行存在过错之后,而并非仅靠报案记录便可获得胜诉。
专业人员